馆员荐书榜(2025年第3期)——纪念林徽因逝世70周年

林徽因(1904年6月10日-1955年4月1日)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,也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和作家。

今年是林徽因逝世70周年,本期“馆员荐书榜”特推荐四种与林徽因有关的优秀图书,以怀念这位杰出女性。

01《山河岁月:回望林徽因》

于葵《山河岁月:回望林徽因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年版。

【索书号: K826.16/71】

关于林徽因的传记很多,但最出色的当属于葵的这部《山河岁月:回望林徽因》。

于葵是梁再冰之女、林徽因外孙女,多年从事林徽因、梁思成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,曾参与央视《梁思成林徽因》纪录片的制作。

虽是为亲人作传,但于葵所用的都是严谨可靠的史料:

一是林徽因、梁思成、林长民、梁启超及同时代人如费正清、费慰梅、傅斯年、金岳霖、沈从文等人的书信、文稿、照片、遗物等,相当部分是首次公开;

二是梁再冰、梁从诫等亲人的口述回忆,不惟史料价值独特,而且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林徽因的视角。

这正是此书与其他林徽因传记的最大区别。

02《林徽因与梁思成》

费慰梅《林徽因与梁思成》,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。

【索书号:K826.16/16】

费慰梅是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的夫人,两人都对中国有着很深的兴趣和感情。

1932年秋,费正清、费慰梅在北京结婚,住在东城的一座四合院。不久,费氏夫妇就遇到了林徽因和梁思成。

两对年轻夫妇“一见钟情”,很快建立起持久而亲密的友谊,成为一生的挚友,喜怒与共,如同家人。费正清夫妇的中文名字即是由梁思成所取。

费氏夫妇回美国后,与林徽因、梁思成持续通信十几年。

20世纪90年代初,费慰梅将林徽因与梁思成多彩的感情生活、对人生与理想的执着以及他们的成就与创造写了下来并出版,这便是著名的《林徽因与梁思成》一书。

今日捧读此书,益信费慰梅“不仅仅是为了追述他们及那一代人的命运,也为了纪念他们的成就、创造力、仁慈以及支撑他们勇气的幽默感”。

03《林徽因谈建筑》

林徽因《林徽因谈建筑》,译林出版社2015年版。

【索书号:TU-092.2/95】

2024年是林徽因诞辰120周年。这一年,宾夕法尼亚大学向林徽因追授建筑学的学士学位,以表达对她的敬意。

据于葵《回望林徽因》可知,林徽因十六岁随父游学欧洲时,就已决定学习建筑,“并用她的一生证明,她是一个真正的建筑师”。

林徽因去世后,梁思成在她墓碑上刻的是“建筑师林徽因”。

在建筑学方面,林徽因不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,还提出了“建筑意”的概念,协助梁思成撰写了《中国建筑史》《图像中国建筑史》等重要著作。

《林徽因谈建筑》一书收录了她关于建筑的若干文章,如《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》《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》《谈北京的几个文物建筑》等。

这些文章深具散文韵味,又不失学术严谨,既集中体现了林徽因独特的建筑理论和美学意识,又充分展示了她“诗人的心灵”。

04《林徽因作品新编》

林徽因著,陈学勇编《林徽因作品新编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。

【索书号:I216.2/95/V.5】

林徽因的主要身份是建筑师,但她为一般人所熟知的则是诗人、作家,其诗《你是人间的四月天》早已广为传诵。

实际上,林徽因真正从事文学创作是从1931年才开始的。也正是在这一年,她将自己的名字由“林徽音”改为“林徽因”。

在后来的二十多年里,林徽因陆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、散文、小说等。

这样多的作品,一般读者并不需要全读,完全可以通过阅读选本来领略林徽因的文学魅力,陈学勇编《林徽因作品新编》便是一部值得一读的林徽因作品选本。

此书分诗歌、散文、书信、建筑漫笔、小说、评论六部分,既有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,也有鲜为人知的精彩篇什,比较全面、集中的反映了林徽因一生的文学成就和思想面貌。

在此基础上,如欲进一步了解、认识、研究林徽因,则可读人民文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《林徽因全集》,这是“世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《林徽因全集》”。